四川税协官方微信
依法支持和指导注税行业健康发展责无旁贷
四川省国税局纳税服务处刘玉干处长
很高兴参加今天这个会议。刚才,张炜会长的工作报告总结了全省注税行业2013年工作,提出了2014年的任务。还有省国、地税局二位领导的讲话高屋建瓴,从政治高度、战略高度和宏观定位的角度提出了殷切希望和具体要求,表达了关怀和爱护,相信大家和我一样深有感触。作为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职能部门,从职责分工上决定了与注税行业有着最为紧密的关系,我们需要关注而且也经常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即税务机关对注税行业的依法支持和科学监管应该怎样实实在在地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收到纳税人、注税行业和税务机关三方多赢的良好效果。关于这个话题,我和省地税局纳服处阳萧处长多次探讨过,我们的基本观点和意见是一致的,借今天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进行交流。
一、注税行业的成长壮大来之不易。
注税行业是近十几年来税务机关看着成长起来的,成长的道路并不平坦,经历了脱钩改制、断奶离娘的阵痛,经历了培育队伍、建章立制的磨砺,经历了拓展业务、求生存、求发展的打拼,取得了长足发展。
与2006年相比,事务所数量从125家,增长到222家,收入从1.43亿元增长到5.18亿元,排名全国第六位。目前,全省注税行业从业人员达到4600多人,有执业注册税务师近1800名,A级至5A级事务所63家,其中6家进入全国百强事务所序列。行业的代表人士中,有全国政协委员,有省、市、县三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有被省监察厅聘为特邀监察员、被省国税局聘为政策复议委员,有当选园区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等等。这些既是注税行业的风采,也是其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的具体体现。
注税行业在自身成长的过程中,为纳税人和税收事业作出了贡献。从2013年省国税局组织的第三方调查情况看,有12.82%的受访者明确表示需要涉税中介服务,受访者对税务中介服务的满意度为76.59分,较2011年的73.36分提高3.23分。2013年,各税务师事务所为全省13%的纳税企业提供了涉税服务,其中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鉴证近2万户,占全省应汇算清缴户数约10%,调增各类税种税额超过100亿元,调减各类税种税额近40亿元,有效地维护了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国家税收利益,同时也分担了税务机关的执法风险和廉政风险及工作压力,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税收制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注税行业有今天这样的发展令人欣慰,这其中融汇了众多注税人士的智慧和辛劳,作为对注税行业负有监管指导职责的税务机关业务部门,我们的同仁一直关注你们的执业拼搏,一路伴随你们前行,深知这些业绩来之不易。
二、注税行业的生力军作用倍受期待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规划了税制改革的新蓝图,税制改革的重点在调整税制,使其更合理化,更有利于促进经济长远发展。主要内容,一是提高直接税比重,更注重所得税、财产税,而非流转税,有助于提升整体边际消费倾向、降低流转成本;二是增值税改革,有助于降低中小企业税收负担;三是资源税改革,有助于控制污染与资源浪费,促进替代产业发展;四是房地产税改革,有助于建立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五是推动环保费改税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同时也确立了中介机构作为现代服务业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这将有利于注税行业加深内涵和扩大外延的发展,注税行业在流转税、所得税、资源财产税、税收优惠、涉外税收等领域都将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天地。
改革的深化,对税务机关和广大纳税人都是新课题,会遇到很多难点和盲点,注税行业的优势会更加突出地展现出来。对纳税人来讲,你们熟悉税收政策法规,对纳税的一系列操作规程熟门熟路,能够为他们出谋划策,防范违法风险,代表他们与税务机关沟通相对便捷、顺畅;而对税务机关来讲,你们更了解纳税人的家底,了解他们的需求,能为税务机关献计出力,税务机关与一家事务所沟通,相当于与多个纳税人沟通,进而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健康和谐的征纳关系。年初省地税局财产和行为税处已经先行一步,通过省税协推荐,邀请了4名注税专业人士加入土地增值税信息系统开发设计工作,可见,征纳双方都有借助和依靠你们专业能力的需求和期待。你们既是深化改革的受益者,也是深化改革的参与者和促进者。此外,在涉及经济中介服务领域的前三大行业中,市场占有率与注会、律师行业相比有差距,这正是潜力之一;在全省纳税企业中,委托涉税代理占仅13%,表明可开拓的市场空间非常大,这也是潜力所在。有政策、有期待、有潜力,注税行业对加快发展、做大做强应该充满信心。
三、税务机关对注税行业的依法支持和科学监管责无旁贷正因为看着注税行业的成长过程,税务机关对注税行业的了解也就更多、更深,对注税行业的不利因素也看得比较透彻,比如法律地位还不够明确、市场主体多元化的竞争激烈、社会认知度不够等,加之注税行业内部个别的低质量服务、低价竞争、互相诋毁等不良现象叠加,给纳税人和基层税务人员造成了误解和顾虑,给行业的形象蒙上了阴影,增加了业务拓展的难度,拖累了行业发展的节奏。
为了改变状况,历届省税协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近两年来,省税协加大力度,扩大注税行业的社会影响力、努力协调,促进税务机关与税务师事务所之间沟通,较好地发挥了纽带桥梁作用,作出了表率。而税务机关业务部门和税务师事务所,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对于税务师事务所如何苦练内功、培养队伍、树形象树品牌、拓展业务、做大做强,前面几位领导讲得很全面、很具体了,我从业务部门的角度,重申几点希望:一要诚信守法,严把质量关,杜绝弄虚作假,避免低级错误;二要勤于沟通,善于沟通,沟通于服务之前;三要理直气壮走前门,不给基层税务人员制造廉政风险;四要提高职业敏感性,高度关注税制政策变化,积极配合税务机关业务部门的工作,积极参与相关活动,为构建和谐征纳关系多提建设性意见、建议。
对于税务机关业务部门如何把依法支持和科学监管贯彻落实到行动中,我讲几点意见。
(一)要从思想上解决认识问题。依法支持注税行业健康发展,是税务机关和业务部门及工作人员的职责。从制度层面,有总局14号令《注册税务师管理办法》等规章为依据,税务师事务所与税务机关在工作目的、法规依据、服务对象上是一致的,注册税务师行业的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大势所趋、依法存在、不可或缺的必然产物;从领导层面,有国家税务总局、省国税、地税局多次出台的相关文件和主要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作指引,税务师事务所是纳税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操作层面,税务师事务所代表着纳税人的诉求和利益,同时也是为基层税务工作人员分担工作压力和法律风险,税务工作人员为税务师事务所服好务,就是为纳税人服好务。从省局到各市(州)税务机关对注税行业的认可与支持是一以贯之的。但也不可否认,有的事务所感觉在代理过程中遇到了基层个别税务人员的阻力,这也要区别分析,有可能是受环境、眼界或能力所限,还没有寻找到依法支持与科学监管有机结合的途径,这就需要事务所积极配合,共同寻找一条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途径。这方面、绵阳、德阳都有探索的经验,成都市也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二)要通过各自的渠道,积极向上级税务机关反映情况,为注税行业提高法律层次积累实践依据,为顶层立法提出建设性意见。
(三)依法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和省局关于依法支持注册税务师健康发展的文件精神,促使政策在基层落地。一要依法受理,对事务所代理的涉税业务不为难,不干涉;二要依法听取,对税务师事务所的意见不回避,不排斥;三要依法拒绝不符合规定的涉税代理业务、对不具备资质的人和机构不受理,不放纵(具有合法涉税代理资质的税务师事务所及注册税务师名单在省国税局网站、省税协网站上都有登载,为确保信息同步并方便基层税务机关随时就手查询,从今年开始,省管理中心和省税协将不定期编印四川省税务师事务所及执业注册税务师年检合格名册,第一期《2012年度四川省税务师事务所及执业注册税务师年检合格名册》已于今年2月发送到各市(州)、县(市、区)税务机关。);四要依法为注税人员提供相关的政策法规信息,不歧视,不拒绝。
(四)要担当起对税务师事务所的监管责任,建立和完善监管制度。一要监管辖区内税务师事务所的执业资质;二要定期听取税务师事务所的工作情况汇报,发现问题苗头及时告诫;三要监管税务师事务所依法依规诚信执业,坚守底线,不越红线;四要坚决清理不具备资质的代理机构,维护执业环境。五要探索创新监管方式,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让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五)要理解税务师事务所涉税服务的工作性质是有偿服务,依法收费是遵循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注册税务师也有自身利益,也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允许在不违背法律、法规的情况下,追求利益最大化,但绝不能越过底线,就是不能损害甚或牺牲服务对象利益和国家利益,也不能矮化税务机关提供的正常公共服务,这个底线必须坚守。税务机关应支持辖区事务所执行经省物价局核定的收费标准,避免低价竞争扰乱执业环境。
(六)要客观对待税务师事务所关于涉税政策的解读。由于涉税法规政策的原则性和复杂性,事务所在解读中与税务机关角度不一样,解释不一致,产生不同意见不可避免。要秉持客观公正的原则,通过调查研究来鉴别,不能一概归结为工作质量差或弄虚作假予以全盘否定或打压。
(七)正确看待税务师事务所的不足,多包容但绝不包庇。税务师事务所是一个相对年轻的队伍,成长、发展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在所难免,作为主管部门的税务机关,要本着有利于行业发展的原则,从爱护的角度,善意指出,督促纠正,目的在于使之成长得更好,发展得更快,而不是置之于一蹶不振。
总之,作为税务师事务所的主管部门,税务师事务的生存状况和发展环境与税务机关业务处室和基层税务机关息息相关,税务师事务所主动汇报,加强沟通,争取税务工作人员的了解和理解,征得税务机关的支持,配合税务机关的监管是自身发展的必要条件。为纳税人服务,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为国家税收事业服务,维护国家税收利益,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依法支持注册税务师行业健康发展,这是职业使命,我们税务机关责无旁贷!